雷火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雷火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陈新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国图书分类号R246.8R711.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1-4411(2013)07-1102-02;doi:10.7620/zgfybj.j.jssn.1001-4411.2013.28.16

    【摘  要】  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愿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雷火灸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1.25%,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率为64.5%,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雷火灸 疗效观察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及其前后出现的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临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致。笔者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分别采用雷火灸治疗和口服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1635岁,平均(28.34±4.37)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2.42±0.56)年。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连腰骶,甚至昏厥,呈周期性发作;②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③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患者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未按规定治疗,或同时接受其他方法治疗而无法判定疗效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  16例,采用雷火灸治疗痛经[2]

1-2.1.1灸疗部位  小腹、骶髂关节部;穴位:关元、气海、曲骨、三阴交、足十趾冲、足三里、肾俞。

1.2.1.2操作方法①热痛:因胞络血分有热产生的经痛。点燃1支雷火灸灸条,灸曲骨、三阴交、足十趾冲,距离皮肤12 cm,用雀啄法,每雀啄7次为1壮,每穴各雀啄9壮,每壮之间用手轻压。经期疼痛时灸,每天灸1次,灸13天,或经前3天灸。②寒痛:点燃2支雷火灸灸条,装在两头灸具上,距离小腹与骶髂关节部23 cm,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每处不能少于15 min,每晃动灸10次为l壮,每壮之间用手按抚一下,灸关元、气海、足三里,距离皮肤2 cm,每穴各灸8壮,每雀啄8次为1壮,月经疼痛期可灸,每天1次,灸l3天;月经后1周再灸,灸10天。③血虚痛:因肝肾不足造成血不能养胞络,而至经来腹痛。点燃2支雷火灸灸条,灸小腹、骶髂关节,距离皮肤23 cm,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每部位灸疗时间不能少于l0min;灸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距离皮肤2 cm,用小旋转法,每穴各灸8壮,每旋转10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月经疼痛期可灸,每天1次,灸13天;月经后l周,可再灸10天。以上均为灸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2.2对照组  14例,采用口服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经前1天服用,每日2粒,连用2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3疗效观察

1.3.1  症状计分标准  根据《妇科疾病诊断标准》[3]中痛经症状评分标准计分。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5分(基础分),腹痛难忍1分,腹痛明显0.5分,坐卧不宁1分,休克2分,面色白0.5分,冷汗淋漓1分,四肢厥冷1分,需卧床休息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0.5分,伴腰部酸痛0.5分,伴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疼痛在l天以内0.5分,疼痛每增加l天加0.5分。

1.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的标准,减分率=[(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治疗后总积分下降100%,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显效:治疗后总积分降低到治疗前积分的50%~75%,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有效:治疗后积分降低到治疗前积分的25%~49%,腹痛减轻,其余症状改善;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者。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12007]

 

姚莉等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第7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总积分比较见表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讨论

    痛经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妇女在经期及行经前后,血海由充盈逐渐转为泄溢,气血变化较大且急骤,这时可因情志因素、起居不慎或外邪乘虚而人,导致冲任失调、瘀血阻滞,或寒凝经脉、气血不和,胞宫经血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4]

    雷火灸是在古代雷火神针实按灸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在艾绒中配上芳香走窜及活血通络的药物,使其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药力,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施灸,具有渗透入穴,产生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达到气血流畅、寒湿祛除的目的。小腹部为胞宫所在部位,骶髂关节部为胞宫的腰背部投影区,灸疗这两处可增强局部血运,起着温经通络的作用。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的强壮穴及保健穴,灸之具有益气培元之效,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灸之可温经止痛,培元固本。曲骨穴为任脉与足厥阴之会,任脉主胞胎,足厥阴也与经血的疏泄有密切关系,因此曲骨穴具有疏肝理气作用可治疗痛经。雷火灸不仅在配方组成上具有优越性,而且在穴位的选取及手法操作上也具有独创性,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雷火灸治疗痛经疗效确切而显著,属于绿色

疗法,几乎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4参考文献

金焱.附子理中汤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65[J].陕西中医.20103l(3)280

赵时碧.中国雷火灸疗法[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229230

来佩莉.妇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l434

陈志霞.梁洁莎.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J].中国医  药导报,20107(8)73

    (2012-12-8修回)

[编校  刘莹琦]